原文:Amy Wong | 半島電視台
2020年10月30日
編譯:烏舜安奕
婆羅洲砂拉越原住民社群抗議,森林在未經社區的同意下被採伐之際,還被認證為永續林業。
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原住民申訴,儘管伐木公司被認證為永續林業,但其採伐項目並沒有諮詢村民,且這工程極有破壞長臂猿、太陽熊和犀鳥等極度瀕危物種家園的可能性。
繼續閱讀 “馬來西亞原住民質疑永續林業的真實性"原文:Amy Wong | 半島電視台
2020年10月30日
編譯:烏舜安奕
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原住民申訴,儘管伐木公司被認證為永續林業,但其採伐項目並沒有諮詢村民,且這工程極有破壞長臂猿、太陽熊和犀鳥等極度瀕危物種家園的可能性。
繼續閱讀 “馬來西亞原住民質疑永續林業的真實性" →作者:墨人
古老的民間傳說,在講述山林故事時,總少不了神秘怪談。
現代山林依然與怪談脫不開關係,只是那些看不見的力量,是隱藏在街坊傳聞、工商潛規矩、政治籌碼、以及法律漏洞之中。比起夜間漫步於原野間的精靈或魍魉施下的咒詛,公害勢力消滅受害者的喊冤聲音、不合理發展留下的疾病、依賴政商集團施捨利益過生活的普羅大衆形成的共犯常態,其中恐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2016年,我有幸出席一場環保組織會議。代表們分享的報告,幾乎就是國內各地的怪談錄:土地爭議、原民困境、種植業恣意毀林。會議前幾天,擅長處理砂拉越土地糾紛的比爾卡勇(Bill Kayong)不幸被槍殺。後來,其中一位代表就講解了一籮筐的森林問題,例如木材市場之類的。我當時對這些細節仍覺得非常陌生,但他講的一件事卻烙進了我的記憶深處:有人明目張膽的在森林保留區開礦。
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米爾拉薩(Meor Razak),馬來西亞自然之友(Sahabat Alam Malaysia,SAM)田野調查員。
今年一月,我就在怡保采訪了米爾。
如果把專攻林務課題的環保人士稱爲山林師傅,米爾就是這樣的專才。別人視而不見的規制問題、法律問題,米爾是看得一清二楚。探索西馬林務法律課題的旅程,就需要像米爾這樣的嚮導。
爲何要強調西馬?原因在於,馬來西亞林務法律有三版本:西馬版、沙巴版、砂拉越版。涉獵林務法律怪談之前,就需要搞清楚這方面的差別。就像研究怪談最起碼也得搞清楚《聊齋誌異》和《四谷怪談》的差別。
那天早上,我們在湖濱公園約見。樹木、石灰山,是那公園的特色,同時也是怡保環境怪談的新鮮主題。例如被炸得面目全非的石灰山,以及格列當沙容山脈(Banjaran Kledang Saiong)毀林問題[1]。這景象也讓我想起大約20年前的一場災難。
1998年,立百病毒疫情爆發。專家們隨著線索追溯疫情源頭,找上了怡保養豬場。立百病毒天然宿主是狐蝠。棲息環境遭受破壞的狐蝠爲了覓食,找上了養豬場周圍的果樹。吃剩的果子掉進豬圈,成了豬的點心。病毒就這樣進到豬體內大量繁殖。豬,就這樣成了立百病毒的增幅宿主(amplifier host)。密集式的養豬場,使病毒傳播機率增加。石灰山附近的養豬場,讓專家們開始思考,人類豢養的牲畜和山林物種之間的互動,會如何醞釀瘟疫。
怡保昔日密集養豬場和立百病毒的關係,仿佛一面鏡子,映照著今時武漢疫情和密集市場的關係。
國內毀林造成的疾病,當然並非只有立百病毒。
2018年11月4日,《科學新聞》(ScienceNews)一篇報道揭露,馬來西亞諾氏瘧病例正節節攀升[2]。3天後,衛生總監諾希山發文告回應[3],其中提及,土地用途的改變增加人們接觸天然宿主和傳染媒介的機率,並稱從事農務、園丘、伐木、森林産物采集、狩獵、以及進行森林休閒活動者是諾氏瘧高風險受感染群。以白話來說,衛生部承認毀林和諾氏瘧病例增加的關係。
同一年還發生了另一起曝光率較低的重要病例[4]。一名丹麥籍婦女和家人到西馬和泰國數個森林名勝地遊玩,回國前身體不適而入院,後來證實爲食蟹猴瘧原蟲(Plasmodium cynomolgi)感染。根據相關醫學報告,病患受傳染地點有可能在烏魯登嘉樓北方大約800公裏處的泰國考索國家公園。醫學史上首宗猴傳人食蟹猴瘧病例,于2011年1月在烏魯登嘉樓發生[5]。
感染猴子的瘧疾一共有7種。繼諾氏瘧和食蟹猴瘧之後,另5種什麽時候變成猴傳人仍是未知數。可以肯定的是,放任合法和非法毀林活動,是在瘟疫導火線淋汽油。
可惜的是,毀林和瘟疫的關系,在馬來西亞多年來未成民間常識。這使得不少人在閱讀武漢肺炎新聞時,對瘟疫涉及蝙蝠和穿山甲的說法嗤之以鼻。
森林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,形同内臟。有別于頭髮和指甲,内臟切掉了是不會長回來。若誤信讒言或貪圖近利而深信販賣自身内臟是無害之舉,遲早大難臨頭。森林集水區、物種多樣性,一旦被毀,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單憑「種回一堆樹」來挽救。毀林,除了造成比較廣爲人知的土崩或水患,遭殃的還包括水源、糧食保障、醫藥資源、以及疾病防範本錢。一旦惡化成斷水或瘟疫之類的問題,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可能會超過木材或土地交易所獲得的利益。武漢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,就是眼前的實例。
那麽,若將一片森林憲報爲永久森林保留區,應該就能夠遏制毀林企圖吧?很抱歉,沒這回事。
(待續)
參考:
1. Groups, Orang Asli submit memorandum opposing forest farming in Perak to MB [https://www.malaymail.com/news/malaysia/2019/04/30/groups-orang-asli-submit-memorandum-opposing-forest-farming-in-perak-to-mb/1748379]
2. Malaysia is ground zero for the next malaria menace [https://www.sciencenews.org/article/malaysia-ground-zero-monkey-malaria-deforestation]
3. Zoonotic malaria and the prevention program in Malaysia [https://www.moh.gov.my/index.php/database_stores/attach_download/337/1087]
4. Plasmodium cynomolgi as cause of malaria in tourist to Southeast Asia, 2018 [https://wwwnc.cdc.gov/eid/article/25/10/19-0448_article]
5. First case of a naturally acquired human infection with Plasmodium cynomolgi [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937822/]
護林者遭伐木工殺害
2019年11月3日
(馬瑙斯3日訊) 巴西原住民協會指,一名約20歲的原住民保利諾,在馬拉尼昂州一處打獵時,遭一批非法伐木者射殺;同行的另一名原住民亦中槍受傷,所幸成功逃脫。司法部譴責該嚴重罪行,並指兇手將會繩之以法。 繼續閱讀 “護林者遭殺害" →
(亞庇28日訊)沙巴州政府會全力與大馬反貪污委員會(MACC)配合,以調查州內與伐木及採礦相關的貪污案件。
州首長拿督斯裡沙菲益說,如果有需要,州政府會向反貪污委員會提供所有需要的資訊,以協助減少甚至是消除州內的貪腐現象。
「相信在來屆大選來臨前,民眾會希望政府能先解決貪腐問題。我們不會姑息有關問題,如果反貪污委員會有方法去解決這些貪腐問題,州政府絕對會積極配合。」
拿督斯裡沙菲益是於9月28日,為和合集團的皇冠服務公寓(Crown Service Suites)主持推展儀式後,接受媒體訪問時這麼表示。
州政府不參與調查
他說,有關調查任務會全面交給反貪污委員會負責,州政府願意提供資料,但不會參與調查。
他相信反貪污委員會有足夠經驗及人手去處理有關問題。同時很高興看到反貪污委員會主席拉蒂花拉雅,注意到國內在伐木及採礦方面所面對的貪腐問題,包括沙巴州。
拉蒂花是於披露,反貪污委員會未來將重點調查國內涉及伐木及採礦活動的貪污案件,因為有關兩個領域無論是對環境或對公眾利益,都有很大的影響。
反貪污委員會也會擬訂更完善的調查策略,因為他相信涉及貪污的人士,過去似乎對反貪污會的調查手法有一定瞭解,新的調查策略是絕對有必要的。
原文取自:《詩華日報》
http://news.seehua.com/?p=484943
編譯:烏舜安咿
圖:原文網站
原文:Mongabay
作者:Cory Rogers
新報告顯示敦促,拯救森林和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佳方法,是承認原住民對其土地的主張。
設立在華盛頓的國際非政府組織「權利與資源行動組織」(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,RRI)與聯合國原住民權益特派員陶莉柯普斯(Victoria Tauli-Corpuz)合作,以28個國家中的政府管理“保護區”與原住民控制的土地作對比,完成調查報告《Cornered by Protected Areas》(意譯:被逼至絕路的原住民土地)
作者寫道:“這項研究表明,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原住民族和本土社群一直在保護著他們的森林,投資額達17.1億美元。” 這數據相當於政府、各方組織、援助機構、非政府組織、基金會和私營單位每年所花費的16巴仙至23巴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