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譯:烏舜安咿
圖:原文網站
作者:Rachel Fritts
日期:2018年9月14日

- 衛星森林監測技術的最新發展,幫助環保分子找到可能發生森林采伐的地點。然而,了解森林損失的背後原因後阻礙了遏止的努力。
- 2018年9月中旬,一項新研究確定了世界各地樹木覆蓋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,為實現遏止森林砍伐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。
- 總體而言,研究發現27巴仙的森林損失,即每年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,是由永久性商品所驅動。換言之,在過去15年來,同等印度四分之一面積的森林被採伐以種植商業作物。第二大的因素是佔26巴仙的林業,而林火和站換農業地分別佔23巴仙和24巴仙。研究發現,不足1巴仙的森林損失歸因於城市化。
- 研究者發現,商品驅動的森林采伐在過去15年來保持不變,這表明企業零森林采伐協議可能在許多地方沒作用。他們希望此研究結果有助於提高全球供應鏈的問責制和透明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