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譯:烏舜安咿
原文:Daniel Kammen
2018年10月,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,IPCC)發布了一份報告,概述了世界可以採取的策略:將全球變暖保持在1.5攝氏以下並維持健康的經濟和生態系統。但是,除非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實施該藍圖,否則它可能會對世界的各大河流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。
這對於富裕國家而言,是多餘的,但對於欲建立繁榮的砂拉越而言,是為關鍵。
該委員會的報告敦促加速減碳和再生能源轉換過程。然而此行動的呼籲,可能會觸發擴大水壩的投資,而水壩目前是世界上非碳能源的主要來源(截至2017年為70巴仙)。如果這種發展遵循早期水壩建設的模式,可能會加速令人震驚的河流及其資源的損失,包括養活億萬人的魚類。
諸如峇南水壩(Baram Dam)的計劃揭露了令人震撼謊言——即破壞當地森林生態系統以進行水壩建設,但水利能源遠遠超出了區域的需求。實際上,對於砂拉越人來說,消耗的是對未來的犧牲。峇南河是一個生產力很強的淡水系統,而政府所承諾的能源可以很容易且更便宜地來自其他項目。 繼續閱讀 “砂拉越可棄巨壩,投資其他可再生能源"